我院教师赴希腊参加第23届世界哲学大会
来源 :dg真人
门户管理员发布日期:2013-09-11点击量:
第23届世界哲学大会于2013年4-10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。在科研处、国际交流中心、组织和人事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我院孙美堂教授、张秀华副教授等出席了大会。
![](/__local/9/04/22/55143F46E5B943416A200FE689A_7FA73E59_2419.jpg?e=.jpg)
![](/__local/F/E9/38/713DF392642D2615F321BED28C3_BD103B4A_5668.jpg?e=.jpg)
博士生导师孙美堂教授在哲学社会学圆桌会议上做了《论文化价值》的报告。报告认为文化核心是价值,而价值又是一种人文现象。作为文化与价值的合题,文化价值是人按“人”的理想“化”自己和周遭世界过程中,追求、创造和享有的价值。孙美堂还在价值哲学分会场做了题为《价值之“是”与中国的价值论研究》的报告。他认为,中国的价值哲学研究重心应从追问价值是“什么”转向价值如何“是”,即价值成为其所是的过程、机制等;把价值质的规定性看作“是”的某种结果、澄明出来的显像。他以海德格尔从“存在者”向“存在”转变为例,解释了他关于这个问题的设想。
博士生导师张秀华副教授听取了哈贝马斯、苏三哈克等世界著名哲学家所作的大会主题报告,参与多场圆桌会议和专题讨论,在8月10日下午的“技术哲学”论坛上做了《人之本质理解的历变及其工程表达》的英文报告。在她看来,对人之本质的追问是哲学家永恒的话题,从西方哲学史来看,先后经历了人之本质的预定论和超越论,以及现当代植根于生存和生活的人之本质的生成论,这不仅突出体现在生存论存在论“此在”的“去存在”特性上,而且体现在马克思哲学对人的理解历史性阐释中,并集中体现在人如何生产、用什么方式生产就是怎样的人的命题中。进而,彰显出人之本质的工程刻画与表达,因为,根本说来,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工程的现象学。
我校参加本次大会的还有:终身教授李德顺教授、副校长张保生教授、人文学院院长文兵教授、我院博士生闫琛等。